論書籍與閱讀──叔本華

論書籍與閱讀

無知只有在身為富有時才是可恥的。窮人受限於貧困與日常所需,勞動佔據了他的思想,取代了知識的地位。但無知的富人像是田野中的禽獸般,只為了慾望而活。同司空見慣的一樣:他們也會被指責沒有將財富與閒暇用於能夠給予他們最大化價值的事物之上。

當我們閱讀時,我們只不過是在重複他思考的軌跡。就像學寫字時,學生重複老師用鉛筆寫過的東西,閱讀亦然。每當我們被自己的思想所佔據之時,拿起書本會感到輕鬆,是因為作者已經為我們完成了思考中最重要的部分。以及在閱讀時,事實上,我們的心靈只是別人思考的遊樂園。這就是為什麼如果有人整天都在以一種消遣的心態,投入於無思考的狀態在讀書的話,他就會漸漸失去思想的能力,如同邯鄲學步。

學者越讀越笨的原因是因為花費所有空閒時間都在讀書,除了讀書之外都不做,這比長期做體力活還要毀壞心靈,幹體力活至少還是用自己的思想在行動。彈簧在無盡的受到壓力後,最終會失去它的彈性;思維受到別人的想法不斷地施力也是如此。如同你可以藉由暴飲暴食來摧毀胃腸,毀壞身體一般,你也可以用閱讀過量來灌爆腦袋,使它窒息。讀得越多,留下越少:頭腦就像黑板一樣,寫了又寫,寫了又寫,讀過的沒有時間去做沉澱,也沒有辦法讓它消化。如果你讀了又讀卻沒有自己思考,讀過的就無法生根,通常就這樣去了。同精神糧食同食物一樣,幾乎只有五分之一可以消化,其他部分都會藉由蒸發和呼吸作用消失。

在紙上的那些思想不過是沙中的足跡:你看見的只是作者走過的路,但想要知道他在過程中看見什麼,你必須自己走過一遍。

總結來說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讀很多卻不思考與自己的關聯,就只是在重複已經寫下的內容罷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臺藝百大電影YouTube片源分享

西線無戰事:生死無常

微波人影像有限公司